欢迎光临企业档案网,今天是: 天气预报:  
 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:首页>> 栏目导航 >> 档案文化 >> 详细内容
打破明朝莱芜“进士荒”的吴来朝子孙

据《莱芜历代志书集成》记载,明朝莱芜第一个进士是永乐二年“及第”三甲的高朗,第二个进士是万历十四年“及第”二甲的吴鸿洙,第三个进士是万历十七年“及第”三甲的吴鸿功,第四个进士是万历二十六年与亓诗教同榜、“及第”三甲的吴暐。(1)域内广泛流传的“一门三进士,父子五登科”中的“三进士”即此中的“三吴”。

这一段明朝莱芜科举“及第”记载的复述,乍看似乎没有多少信息量,然你若留心第一个进士到第二个进士相隔的年代,即永乐二年(1404)至万历十四年(1586),之间相隔了一百八十二年时,心情就不会那么平静了!

一百八十二年啊,三年一次会试,(2)意味着什么?很简单,一个小学生也能算出来,去掉两头,即之间应该进行了近六十次国考,然因为莱芜学子乡试中举者极少,近六十次国考过程中,缺席了近五十次,只有十三人十次参加会试,最高成绩也只是“副榜”,(3)硬是上演了一百八十多年的“进士荒”!

诚然,由于元末明初北方战乱频繁、灾害不断,当地居民空前减少,大量迁入的移民头几代限于生计,没条件供子女上学,这也是实情,然翻翻域内很多姓氏的家谱发现,移民迁入莱芜的时间大多在洪武二年(1369),之后一百年的休养生息应该是足够的,即至明朝成化年间,莱芜的科举应该有所起色才是,然又过去了近一百二十年,至万历十四年前,莱芜的“进士荒”还依旧“荒”着!

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大背景能解释得了的了,即便每次国考,主考大人、阅卷官包括皇帝殿试有偏差,也不会老是与莱芜的考生过不去。长期的科举萎靡,窒息了莱芜学界的生气,学子缺乏“及第”的信心,应该说是重要原因。

金榜题名是一地的门面,面对本土长期的“进士荒”,莱芜县衙的历届教谕、训导们的无奈和懊恼,可想而知,此种状况明显有负古嬴这块人文宝地嘛!估计这也是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之中埋怨“魁星老爷”白受香火,猜测莱芜“破了风水”的迷信说法,肯定少不了。

在年复一年的失望和议论中,万历十四年一声春雷,莱芜汶河南岸东港村(今南港)吴来朝次子吴鸿洙在殿试中高中二甲!矿山呈瑞,汶水欢歌。盼了一百八十多年啊,莱芜城乡沸腾了!到东港道贺的人流,县衙职官吏役弹冠相庆的场面,可以想见!

吴鸿洙的“破荒”,一举荡除学界百年萎靡之气!使本土寒窗苦读的学子们重拾信心!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果然,自此以后,莱芜迎来了明末科举的收获期。

明朝前二百一十六年,莱芜仅出一名进士,还屈居三甲三百二十二名,差点“名落孙山”!后六十年一跃,刷新记录,平均六年及第一名,考中十个进士。吴鸿洙“破荒”对本土科举的推动作用,有目共睹!

吴鸿洙打破一百八十年的“进士荒”,获誉鲁中,对于吴来朝家族来说,更是大庆!本支吴氏始祖自洪武二年由河北枣强迁入莱芜,之间几代人虽说儒林有名,但所获不过是举人贡生廪生的头衔。四世吴江甲申年(1524)会试获副榜,与进士“及第”擦肩而过,是个人的失意,也是家族的惋惜!至八世吴鸿洙金榜题名,代祖上圆梦,开启了一个门第的辉煌。

“三吴”进士及第后,万历四十年,吴鸿洙的大哥,贡生吴鸿渐长子吴曙、吴鸿洙次子吴晖双双中举;崇祯九年,吴鸿功三子吴㫛乡试及第。(4)盛传的吴家“一门三进士,父子五登科”美誉,(5)只不过是吴来朝祖孙三代科举成就的一部分。

吴门“三进士”及第,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近一百八十年的莱芜“进士荒”,而且含金量很高。在殿试名次排位上,爷仨远远高于本朝莱芜县其他进士。吴鸿洙的二甲十二排名,为明清两朝莱芜籍进士的最高名次;吴鸿功,吴暐分别为三甲第十一、十五名,排位比本朝其他八个三甲进士,平均高出了二百零六名;比此后的清朝莱芜的十七位三甲进士,也平均高出九十九名。此中吴鸿功是万历十六年的乡试解元,(6)也是明朝莱芜唯一馆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的进士。(7)    

明朝一百八十多年的“进士荒”,由吴氏家族的人打破,绝非偶然,除了县学界的投入外,与耕读世家的书香门第传承有极大的关系。四世吴江开科,获会试副榜,应该说莱芜自永乐二年后,莱芜科举名列前茅的成绩。虽说与进士失之交臂,但备考的学识储备,和奉职仕途的历练博闻,特别是退休后的读书研学,世称“吴夫子”的宗海公,为后代的门第文化传承,打下了坚实的家教基础!

五世廪生吴梦弼早逝,六世吴善继家贫求学无资,无缘步入科举,然作为耕读世家,书香未断,特别是七世吴来朝“孜孜好学”,熟读“经史子集”,教子有方,丰厚的家教终于在八世、九世开花结果!祖孙三代,两个贡生,三个举人,三个进士,兼之为官的五人清正爱民,名门望族的称号应运而生。

约付梓于万历后期的《莱芜县志》由吴来朝撰序,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义菴公的文笔好,应该与他的“教化弘,德泽溥”、“才隽盈门”,(8)撑起莱芜政界、学界的一片天空有很大关系。

 

注:

1)吴暐,三甲第11名;亓诗教,三甲第176名。

2)会试,全国举子会集京师考试。

3)副榜,科举考试正式录取外,另取若干名成绩较好者作为备榜。获会试副榜者由吏部酌授官职。

4)吴㫛(音况)。

5)“父子五登科”,指“三进士”外加吴鸿洙次子吴晖和吴鸿功三子吴㫛中举。

6)解元,乡试(省试)第一名。

7)庶吉士,翰林院内短期职位,选择进士中有潜质者担任,为皇帝近臣。负责起草诏书,为皇帝讲解经籍等,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。所以也称储相。

8)引自《莱芜历代志书集成》。


 


Copyright@2015 企业档案网 版权所有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 电话:0531-77926666 网址:www.zgqyda.com